石之瑜寫這什麼護航鬼話
看完了上面這篇連結
又看到趙少康先生的評論
整個覺得 有沒有護航的那麼誇張?
套句連結裡 版主說的話
趙少康 妳的眼睛跟石之瑜一樣
大概也瞎了
趙少康傳真:馬陳會三原則(趙少康)
2008年10月31日蘋果日報
馬英九用人不夠大膽積極,時遭人批評。資料照片 圖片: 1 / 1
我的父母年輕時曾去過上海,匆匆已過60年,上周五我陪他們舊地重遊,百樂門、國際飯店、金門酒店,景物依舊,人事全非,年輕的服務人員對早年的事一無所知,我的父母一面重溫舊夢,一面唏噓感歎,總算圓了一樁心願。
周五去周一回,搭周末包機,3小時之內就到,十分方便,陳雲林下周一來台,如能商定截彎取直,台北到上海只要80分鐘,真可以朝發夕返,這在以前,根本是想都不能想的事情,距我1987年第一次在立法院質詢俞國華院長要求開放赴大陸探親也已過了20年。
請問,上海台北往返到底是爽到了誰呢?台灣人到底是從這裡面中的哪裡獲利?一天幾百個中國遊客嗎?飯店業者嗎?除了那些想去中國玩或是台商外,到底誰爽到了?中國把所有資金都挹注在某些特定城市,會這麼發達不是沒有原因的,要是台灣也是專制政體,台北可能比上海更先進。只喜歡看到好的一面卻沒想到那些因為要成全公共設施而被強制徵收土地的人。要是你家有天被強制徵收了,我看妳也只有欷噓的份。
鬆綁開放就是魄力
最近罵馬英九總統似乎成了顯學,昨天《蘋果日報》的「論壇」版一眼望去,幾乎整版都在罵馬英九,馬英九最被人批評的就是能力及魄力,他的用人不夠大膽積極,對《憲法》太過拘泥,但並不是下個令把陳水扁關起來就是有魄力,在我看來,能勇敢的鬆綁開放,就是最大的魄力,我在上海,聽到不少台商也在討論馬英九的魄力,但如果不是馬英九的開放政策,台商朋友能在一天之內往返兩岸嗎?
馬英九的政策,大體是對的,要堅定的走下去,政治家固然要注意眼前的民調,但更要在意歷史的評價,兩岸之間的開放、陳雲林的來訪,都會在歷史上留下紀錄,馬英九已經做到了前幾任總統都做不到或不願做的事,他對台灣的前途與兩岸的和平已經做出了重大的貢獻,這不也是施政能力與魄力的表現?難道像陳水扁一樣每天搖旗吶喊私下收錢才叫能力與魄力?
馬英九的「十二項愛台建設」幾個月前還被罵得要死,說什麼對「通貨膨脹」火上加油,現在突然又要求趕快實施,以對抗「通貨緊縮」,主政者眼光要放遠、腦筋要清楚、意志要堅定,做4年做8年沒什麼必要太計較,要計較的是以後的人會不會懷念你,覺得當年還是你對。
我常常想,什麼樣的人,通常身邊就會有怎麼樣的人,趙先生身邊有讚美馬英九的台商我還真不意外。開放是沒關係,但要是沒有足夠的配套,那只會帶給國家安危上的憂慮。若馬先生有足夠的魄力,那就不會一直說他要退居第二線了。大家選他,他卻跟大家說他要退居幕後,是要作慈禧太后嗎?趙先生不也在阿扁時代當成了名嘴,靠的不就是當時的「顯學」?怎麼現在變成他自己是「隱學」?為什麼這些名嘴總只注意到「兩岸」而沒關心過「本岸」的狀況。兩岸開放和陳雲林來台肯定會留下歷史紀錄,但是其評價是好是壞那就在等一段時間吧。作總統不是只要關心兩岸,還要關心民生。毒奶,股市,失言風波,連遊行之後不是都沒回應不然就是慢半拍,果真只愛中國不愛台灣。我看要不是張銘清事件爆發讓媒體有轉移注意力的地方,馬先生面臨的困境可能更慘。馬英九直接戒嚴好了,把那些反對的人都殺光就好,反正就變的跟兩蔣一樣,直到現在民主自由時代還是有人像他們一樣緬懷。反正就計較以後的人會不會懷念你就好嘛!
主權尊嚴須獲尊重
陳雲林來我相信會達成一些具體成果,外交休兵及達成去APEC已見初步成效,但兩岸開放直接受惠的到底還是部分人士,台灣一般人由於長期歷史的因素及兩岸互相敵視半世紀,對主權及尊嚴的要求特別強烈,馬英九和陳雲林在會議時必須特別注意三件事,即「國旗、國號、總統職位(Presidency)」,一方面要對岸尊重,一方面要自己強調,而綠營人士的反對抗議,對馬英九也是一種助力,因為兩岸開放的實質好處,不是每一個人,也不是很快就能看到,但主權及尊嚴的屈辱,卻是立即的感受,力量大且感染快,馬英九總統不可不慎!
作者為電視政論節目主持人